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律事务专业 (专业代码 580401)  | 
 
 
 
 
 
 
 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修订)  | 
2022级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省级教改示范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骨干专业)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法律事务专业(580401)
专业带头人:
张文胜(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法律一系法律事务专业课程教研室主任)
凡龙(安徽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专职律师)
二、入学要求
一般为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修业年限
也可根据学生创业需要实行3-5年弹性学制。
四、职业面向
面向法律服务行业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辅助岗位群。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 所属 专业类 (代码)  | 对应行业 (代码)  |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举例  |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 
公安与司法大类 (68)  | 法律 事务类 (5804)  | 国家机构(92)  | 基础司法行政业务办理人员 (3-01-01) 审判辅助人员(2-07-06)  | 基层司法行政法律事务人员;司法聘用员  | 法律职业资格证  | 
商务服务业 (72)  | 其他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 (2-07-99)  | 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事务人员;中小企业法务人员  | 法律事务工作者执业证  |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突出法律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法律服务行业及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辅助岗位群,能够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助理、中小企业法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生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般的敬业精神,具备较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运用的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一)素质
1.政治素质: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敏感的政治意识,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2.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
3.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适应法律职业岗位要求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其他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较强应变能力强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知识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具备较为厚实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民事、刑事、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诉讼程序方面的专业知识;
3.具有非诉讼法律实务的专业知识;
4.具备较强的法律文书写作知识;
5.具有运用网络办公软件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相关知识;
6.具备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必备的岗位业务知识、经济和科学知识。
(三)能力(技能)
1.掌握民法、行政法等实体法律知识和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律知识;
2.掌握从事基层法律文书制作、法律咨询、民间纠纷调解、民事诉讼参与和中小企业法务等事务的专业知识;
3.具有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分析能力;
4.具有基本的基层法律文书制作能力、常见案件法律咨询能力、民间纠纷调解能力、诉讼法律程序运用能力;
5.具有基本的合同管理、法律审核等中小企业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6.具有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基本掌握法律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技能。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高职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文献与信息检索》《大学语文》等。
具体课程安排及要求详见附件1
2.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宪法、法学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刑法、民法、刑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司法行政工作基础等。
具体课程安排及要求详见附件2
(2)专业核心课程:民事诉讼参与、法律咨询、民事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中小企业法务、调解工作实务等。
具体课程安排及要求详见附件2
(3)专业限选课程:经济法基础、合同法律实务、公司法律事务、婚姻法律实务、中文速录、书记员工作概论
具体课程安排及要求详见附件2
3.专项实践课
  | 项目  | 内容  | 对应素质、知识、能力  | 
 
 校内实践教学  | 课程实践  | 根据课程内容分别设置,包括小组任务、案例讨论、控辩对抗、模拟审判等不同的实践方式。  | 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 第一学期。通过入学军事训练和后续的专项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  | 军人素质。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  | |
劳动教育  | 第三学期。开展专题讲座和社会服务公益劳动,突出劳动价值观念培养。  | 尊重劳动,奉献、奋斗的领导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  | |
 
 校外实践教学  | 认知见习  | 第二学期暑假,了解中小企业法务、基础司法行政等工作岗位概况,到企事业单位等参与书记员工作、秘书日常事务工作。  | 敬业奋斗的职业素质。书记员或文秘岗位所对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 
社会调查  | 第四学期暑假,调查中小企业法务、基础司法行政等工作岗位的社会需求、职责要求及发展趋势。  | 严谨求实、认真负责的精神。调查研究的方法与能力。  | |
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  | 第五学期后半段、第六学期到公检法、企事业单位、法律服务机构等进行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的撰写。  | 精益求精,尊重学术规范。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  | |
 
 课外教育项目  | 社会实践  | 走出校园,开展送法进社区、礼仪文化宣讲等活动。  | 职业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 
创新创业实践  | 与就业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衔接。  | 开拓创新,崇尚奋斗,良好的心理素质。  | |
体能训练与测试  | 根据大学生体能训练标准进行。了解学生身体状况。  | 自律精神和健康的体魄。  |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初级)、速录职业技能(初级)证书考试培训  | 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 
(二)学时安排
法律事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表
项 目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的比例  | 备注  | |
理论教学时数  | 848  | 31.76%  | 
  | |
实践教学时数  | 实践、实验课学时数  | 1046  | 68.24%%  | 见习、社会调查共150学时,在第二、四学期暑假期间进行。  | 
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  | 804  | |||
合计  | 1824  | |||
总学时  | 2672  | 100%  | 
  | |
法律事务专业学时表
课程模块  | 课程门数  | 学时数  | 所占比例  | 
公共基础课模块  | 10  | 590  | 22.08%  | 
专业基础课模块  | 10  | 684  | 25.60%  | 
专业核心课模块  | 6  | 342  | 12.80%  | 
专业限选课  | 6  | 216  | 8.08%  | 
专项实践课模块  | 4  | 840  | 31.44%  | 
总 计  | 36  | 2696  | 100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本专业现有校内专兼任教师共计40人,其中校内兼课教师11人,其余均为校内专任教师。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2人,副教授12人,助教4人,其余均具有讲师职称,副高职称以上占31.15%,讲师占51.22%;从学历层次上来看,在所有专兼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人,具有法律硕士或法学硕士学位的有23人,占56.1%,其余均具有本科学历;从年龄结构上看,从50岁至20岁各年龄段的教师均有,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没有断层;从双师型教师结构来看,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有25人,占53.1%。
同时本专业还有院外兼职教师24人,均为专职律师,其中有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专门为本专业提供实践性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指导。每学期都会聘请多位校外行业专家担任实践性教学任务,满足专业所需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60%的教学要求。
2.专业带头人
张文胜,教授;主持并参加多项省、院级重点项目;多次获得省、院级教学成果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凡龙,安徽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先后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深圳大学,获法学、金融学专业学历,并获得秘书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法律执业资格证书。2012年毕业至今,先后在宁夏司法警官学院担任法学教师、南翔集团担任法务专员、国浩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2010年起先后在《法商论坛》、《台湾刑事法》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在非讼及诉讼领域,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法律服务,获得当事人好评。
本专业院内、外专兼任教师及外聘教师一览表
姓 名  | 年龄  | 专业技术职务  | 行政职务  | 工作 单位  | 主要教育研究领域  | 主要承担 教学任务  | 
院内专任教师(29)  | ||||||
张冬云  | 59  | 副教授  | 系主任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原理与实务、毕业论文指导  | 
胡丽珠  | 57  | 副教授  | 系总支书记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毕业论文指导  | 
陆岳松  | 57  | 副教授  | 系总支副书记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法、民事诉讼法、知产、毕业论文指导  | 
刘 辉  | 48  | 教授  | 系副主任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张文胜  | 55  | 教授  | 法律事务专业课程教研室主任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法、合同法、民事案例分析、毕业论文指导  | 
祁静雅  | 33  | 讲师  | 系总支组织员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诉法、调解工作实务、毕业论文指导  | 
李淑慧  | 35  | 讲师  | 系办公室负责人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法、法律文书写作、毕业论文指导  | 
王思婷  | 27  |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宪法、行政法  | 
彭 魏  | 43  | 助教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诉法、民事案例分析、毕业论文指导  | 
沈 璐  | 32  | 教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经济法基础、知识产权法、毕业论文指导  | 
汪 钧  | 54  | 副教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刑诉、毕业论文指导  | 
曹 宇  | 27  | 助讲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行政能力测试、社区矫正、毕业论文指导  | 
丁云生  | 57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合同法、民事案例分析、毕业论文指导  | 
孟 锦  | 50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法律文书写作、合同法、毕业论文指导  | 
施海滨  | 48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诉法、行政法、合同法、毕业论文指导  | 
杨 柳  | 54  | 副教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吴 瑞  | 48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商法、经济法  | 
黄 成  | 43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行政法、商法、毕业论文指导  | 
陈鸿洁  | 46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李 洁  | 42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法理、民法、毕业论文指导  | 
郭 昕  | 47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行政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毕业论文指导  | 
杨璐娜  | 43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诉法、婚姻法、毕业论文指导  | 
汪 静  | 47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胡兴元  | 46  | 讲师  | 法律事务专业基础课程教研室主任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法理、科学技术、毕业论文指导  | 
徐丽艳  | 46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行政法、劳动法、毕业论文指导  | 
汪芳琼  | 44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宪法、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谢毓焕  | 48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法理、民法、毕业论文指导  | 
胡文斌  | 42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法律文书、法理、毕业论文指导  | 
张 剑  | 49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合同法、法律文书、毕业论文指导  | 
院内兼任教师(11人)  | ||||||
曹玉东  | 50  | 讲师  | 实训中心主任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印 荣  | 56  | 副教授  | 教务处副处长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法理、合同法、毕业论文指导  | 
刘传兰  | 58  | 副教授  | 教务处处长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宪法、毕业论文指导  | 
陶 政  | 51  | 副教授  | 学报编辑部主编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法、毕业论文指导  | 
王秀丽  | 27  | 助教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民法、合同法、毕业论文指导  | 
陆 薇  | 57  | 副教授  | 培训部主任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经济法、毕业论文指导  | 
刘雪蕾  | 49  | 副教授  | 学院招生就业科科长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书记员工作概论、毕业论文指导  | 
肖 慧  | 50  | 讲师  | 实习科科长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宪法、毕业论文指导  | 
许 胜  | 54  | 讲师  | 组宣处副处长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宪法、毕业论文指导  | 
张永红  | 45  | 讲师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刑法、毕业论文指导  | 
王萌  | 39  | 助教  |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法学  | 经济法  | 
院外兼职教师(24)  | ||||||
袁梅  | 32  | 三级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姚英宁  | 27  | 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新闻学(网络方向)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王梦圆  | 27  | 律师  | 
  | 安徽永承律师事务所  | 法律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张璞君  | 29  | 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王泽洋  | 31  | 律师  |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 车辆工程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刘传旭  | 29  | 律师  |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 工业工程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孙晨  | 31  | 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法律硕士(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康秀月  | 23  | 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马柯楠  | 32  | 中级  | 
  | 安徽王良其律师事务所  | 法律硕士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张田田  | 40  | 经理  | 
  | 安徽亚式速录科技有限公司  | 法律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朱英慧  | 26  | 三级律师  | 
  | 安徽大学  | 应用心理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张旭  | 48  | 
  | 巢湖监狱矫治监区监区长  | 安徽巢湖监狱  | 心理咨询矫治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徐梦琨  | 27  | 律师  | 
  | 华中师范大学  | 应用心理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杨培华  | 28  | 律师  | 
  | 安徽大学  | 法律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陆伟伟  | 36  | 律师  | 
  |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贾雨鹏  | 37  | 律师  | 
  | 安徽天瑞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苏琰  | 58  | 律师  | 
  | 安徽协力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莫昌思  | 31  | 律师  | 
  | 安徽天瑞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汪义勇  | 32  | 律师  | 
  | 安徽天瑞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凡龙  | 33  | 律师  | 
  | 安徽天瑞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夏冰  | 35  | 律师  | 
  | 北京大成(合肥)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高为民  | 34  | 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陈瑶  | 33  | 律师  | 
  | 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王雪儿  | 34  | 律师  | 
  | 安徽承义律师事务所  | 法学  | 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指导  |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学院为本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均配有相对固定的专业教室,教室安装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2.校内实训室
名 称  | 实训功能  | 主要设备  | 
模拟法庭实训室  | 刑事、民事、行政法律实务实训;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制作等法律事务技能比赛训练  | 高清庭审主机、书记员应用系统、科大讯飞语音软件系统、高清云台摄像机、投影机、打印机、电脑控制面板、服务器、电子屏幕、话筒;庭审桌椅等。  | 
速录实训室  | 计算机及亚伟速录教学与训练,开展学生庭审速录能力强化训练  | 60台电脑及亚伟速录机,服务器安装速录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听打系统  | 
计算机房  | 计算机基础与office应用课程教学与训练  | 200余台电脑及办公软件  | 
3.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蜀山区人民法院、庐阳区人民法院、庐阳区人民检察院、合肥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合肥市蜀山监狱、合肥市戒毒所、合肥市仲裁委、合肥市司法局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各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实训指导老师。
4.学生顶岗实习条件
本专业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涵盖基层法律事务的主要岗位,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为专业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的条件
学院建立有校园网络。本专业各班级均有独立的多媒体教室,为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职教云(https://zjy2.icve.com.cn/)、超星学习通(http://passport2.chaoxing.com/)平台开展课程教学。特别是职教云平台建立了不同专业和课程的资源库,资源的内容、数量极为丰富,形式多样,能为师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此外,校园网可以直接连接尔雅网络课程公选平台(http://ahjgxy.fanya.chaoxing.com/portal)、智慧树网络课程公选平台(http://portals.zhihuishu.com/ahjgxy/shareCourse?userPara=UIUVagNf7fp8v8gMHME0WcQljinW3G8ql8qEU$|$4/3C$|$lOqzArveznXHgk38wD5Wc)。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要求
专业课程教材要求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其中优先选用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或者高水平教材。优先选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我院教师主编的“警官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无统编教材的,可以选用其他优秀教材、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教材内容应吸收新思想、新政策、新技术、新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充分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知行合一的设计理念。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条件
学院图书馆的图书文献配置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以及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需要。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法学类学术著作、法律类文献信息资源等。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条件
应配备专业相关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等各类数据资源。学院先后续订和购置了“超星电子图书”,“维普智立方发现系统”“龙源期刊阅览室”“读秀知识平台”“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爱迪科森就业数据库”“维普考试系统”“北大法意案例教学库”“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博硕论文”等22种数据库。数据库类型涵盖了电子图书,学术论文库、中文期刊库、考试库、视频库等多种类型。电子期刊1.5万多种,学位论文数据库7万多篇。
(四)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适合法律事务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校局(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积极运用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过程导向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法等教学法,深度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于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实施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五)教学评价
1.改革考试考核标准和方式。实行笔试口试和操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技能和态度相结合、开卷和闭卷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着重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法律应用能力。
2.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机制。遵循“客观、公正、准确”和“全面性、客观性、可测性”的原则,采取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教科研工作质量作出切合实际的评价。
(六)质量管理
1.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10人,其中行业专家5人。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任务是共同参与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等;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就业创业等。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院系将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并对教学质量进行动态监控:(1)督导组听课检查;(2)院系领导听课检查;(3)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4)学生评教;(5)教师评学;(6)教师互相听课、互评;(7)校外兼职教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外人员评教情况;(8)教务处抽查,各系、部自查本部门教学情况。检查内容包括:(1)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讲授内容、讲课方法、课堂管理、多媒体使用效果、教学进度、教案及讲课效果等;(2)各门课程中实践教学的落实情况;(3)学生作业等完成情况;(4)毕业班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或论文完成情况;(5)课程改革与建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情况;(6)学期考试(命题、监考、试卷、成绩分析等)情况。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科研充分利用调研、各方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学生毕业要求
1.学生应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必须全部考核通过,获得相应的学分,本专业两类必修课共计需获取101学分。专业限选课不低于6学分,公共选修课一般不低于2学分;
2.经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符合毕业条件;
3.无学院规定的其他不准毕业的情况。
十、教学进程表
见附件3
附件1 法律事务专业课程安排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课程要求  | 课程思政元素  | 对应素质、知识、能力  |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切实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担当的时代新人  |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 引导学生努力掌握,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民族复兴大任  | 素质: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知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能力:具有运用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 信息素养教育  |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检索相关资料提供指导。  | 主要是给学生介绍和传授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  |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四个自信”  |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  | 
3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才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基本内容,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结合高职生的培养目标和思维特点,遵循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规律,突出职业性与应用性,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养成,强化思政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影响力。  |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要任务,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价值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法治观和道德观),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诚信、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法律修养等问题。  | 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诚实守信;社会责任感  | 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知识:大学生基本行为规范。 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4  | 高职英语  | 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必要的、实用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起点词汇为1,000个词,认知2,500个词汇。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 课程内容体现听说读写有机统一,分为基础篇、语法篇、听力篇、阅读理解篇、交际篇和解题篇。  | 兼顾语言基础训练和语言能力培养,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兼顾能力培养和应试技巧,拓展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兼顾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升学的需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 素质:提升多元文化素质。知识:必要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  | 
5  | 形势与政策  | 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准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使学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着眼于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和当今复杂的世界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教材和内容具有特殊性,每学期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都会更新。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及结合学院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组织实施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每学期都分八个专题来讲授。  | 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社会责任感  | 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力:具有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  | 
6  | 计算机应用与基础  |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知识、原理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应用技能。  |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  | 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运用演示、启发、引导、任务驱动、激励式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加以项目性作业。  | 融入工匠精神、科学思维、创新创造、爱国爱家等思政元素。  | 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工作原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能力: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 
7  | 大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 使学生了解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安全与健康常识。  | 关注与维护国家安全;珍爱生命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  | 以专题讲座形式实施  | 爱国爱家;传统文化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  | 素质:培养责任意识。知识:安全与心理健康知识。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自身安全  | 
8  | 大学语文  | 使学生理解文学的意义,了解汉语言文学雅俗有致、妙趣横生的特点,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主题为经典文学欣赏,包括文学与人生;求知与为学;情怀与境界;自然与生活;智慧与哲思;理想与事业六个部分内容。  | 通过讲解、阅读作品,指导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培养人文情怀和高尚情趣,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 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 素质:提高人文素养,提升审美情趣。知识:掌握文学写作欣赏的基本要义。能力:会欣赏能写作。  | 
9  | 就业创业创新指导  | 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就业观。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 就业信息的收集,就业协议的内容及作用;创业团队的建设、创业思维训练、市场调查报告、创业计划书、创业资源整合、新企业的开办和管理等。  | 以专题讲座形式实施,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做好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的准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守信  | 素质:激发创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知识:就业创业基本知识。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 
10  | 体育  | 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基本特点和锻炼价值;掌握基本技术要领、动作及练习方法;全面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终生体育意义;同时学习人民警察招录体能测试内容,使学生掌握其动作要领和锻炼方法,为以后的职业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 包括体育基础课和体育专项课。体育基础课,包括基础理论、课堂常规、意志品质和安全教育、军警套路、身体素质训练、招警体能测试项目。体育专项课包括篮球、排球等  | 明确体育教学目的、任务和体育教学基本原则,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初步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并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培养组织体育活动能力。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  | 素质:身心健康,严明的纪律性,勇于拼搏,符合政法队伍和社会需求。知识: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制订锻炼计划的方法。能力:掌握一至二项专业体育技能。  | 
附件2 法律事务专业课程安排及要求
(二)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课程主要内容  | 课程要求  | 课程思政元素  | 对应的素质、知识、能力  | 
1  | 宪法  |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宪法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理论、重要制度,着重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深刻领会宪法精神,培养宪法意识,践行宪法。  | 宪法的基本理论、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等。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应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法;辅之以案例分析。  | 教育学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树立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  | 素质:培养宪法意识,树立并增强法治理念。 知识:理解并掌握宪法基本理论和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能力: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自觉成为宪法的践行者和信仰者。  | 
2  | 法理  |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命题,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能力和宏观思维习惯。  | 主要包括五大模块:认识法律、发现(寻找)法律、辨别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问题和认识法律。  | 掌握法学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法理分析现实法律和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专门性、职业性、系统性的法律职业人员必需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方法。  | 教育学生要树立法治思想,养成法律思维,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 素质:具备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知识:掌握我国现行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能力: 具有了解掌握法律内在要求和学习能力。  | 
3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 通过学习让学生做新时代依法治国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 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运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运用案例去诠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  | 树立法治思想和法治观念,养成法律思维,坚定“四个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素质: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治意识;知识:系统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  | 
4  | 民法原理 与实务  | 使学生理解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掌握民法基本制度,能够运用民法规范识别民事纠纷,处理相关法律事务。  | 分为民法总论(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及主体、代理制度、时效、民事责任等);物权法;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  | 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应用结合的方法,开展案例讨论、辩论。  | 坚定“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素质: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社会伦理道德和法治素养。知识:掌握民法的基本知识。能力:运用民法规范处理相关事务。  | 
5  | 刑法原理 与实务  | 使学生熟悉掌握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掌握犯罪构成的基本原理,能够依法分析犯罪现象,认定罪与非罪。  | 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总论包括刑法基本原则,犯罪及其构成要件;正当行为,犯罪形态以及刑罚种类、刑罚制度等。分论内容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罪、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犯罪构成及认定等。  | 讲授与应用结合,课堂教学通过“提出问题—阐述原理—分析案情—巩固知识”的主线实施,开展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  | 反腐倡廉,强化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具体案件的分析讨论中,引入法律职业规范、职业操守的要求,进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格修养,树立远大目标,促进自主发展。 
  | 素质:培养刑事法律意识,树立并增强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知识:理解并掌握犯罪构成理论,熟悉重点罪名的构成要件。能力:能够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 
6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 使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法规,能够胜任用人单位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事务。  | 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和原则,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的一般程序等。社会保险等法律制度、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程序法律制度等。  | 讲授与讨论、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结合。  | “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  | 素质:法律意识,强化职业责任感。  | 
7  | 知识产权法  | 通过系统学习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  | 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概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及其他知识产权法等内容。  |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著作权、专利、商标法律制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产权法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坚持“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素质: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文化素养。知识:系统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产权法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产权纠纷。  | 
8  | 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务  | 培养学生的刑事诉讼理念;掌握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程序规定,能够适应刑事司法工作中协助法官、检察官处理诉讼事务的需要。  |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证据、强制措施、附带民事诉讼等刑事诉讼基本制度;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基本程序和特别程序。  | 采用教学网站+在线课程+移动教学+实训的方式,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法实施。  | 强化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规则意识、程序思维。  | 素质:明确每个人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担负的责任,增强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知识: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基本规定。能力:能够依据法定程序分析处理实际问题。  | 
9  | 行政法与 行政诉讼法  | 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等,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程序去依法解决和处理行政管理和行政诉讼中的实际问题。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行为法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其他行政行为等;行政救济法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辅之以庭审旁听和模拟法庭。  | 培养学生树立公平正义、行政法治理念,践行法治为民的价值取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助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素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行政法治理念。 知识:理解并掌握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我国现行6部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的主要内容。能力:能够依法处理行政事务,解决行政纠纷。  | 
10  | 司法行政工作基础  |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司法行政工作的内容、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应具备的条件、素质和知识,从而使学生学而有之、学而明之,为今后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打下基础。  |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导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机制,律师和律师管理制度,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法律服务,律师在非诉讼活动中的法律服务等。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 培养学生树立公平正义、行政法治理念,践行法治为民的价值取向和为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助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素质:养成正确的权力观和为民服务的意识以及依法行政的理念。知识:具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关知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依法处理行政事务,解决行政纠纷的能力。  | 
2.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课程思政元素  | 对应素质、知识、能力  | 
1  | 民事诉讼参与  | 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能依法处理实际的民事纠纷,做好与民事诉讼相关的实务工作。  |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民事案件管辖、当事人的确定、证据的应用、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实施,以及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和执行程序。  | 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相结合,注重操作能力培养,注重过程性考核。  | 培养社会公平正义观念,程序思维与规则意识  | 素质:程序意识,增强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 
2  | 法律咨询  |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法律咨询的内涵,做好法律咨询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以便今后能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 法律咨询的内容包括就有关法律事务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法律咨询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 采取任务驱动,创设法律咨询情境,采取多媒体视频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教学。  | 培养学生公平正义的法治思维和团结、友善、和睦、诚信的价值观。  | 素质:有良好的沟通意识和职业道德,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知识:有娴熟的法律基本知识。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 
3  | 调解工作实务  | 培养和提高学生具备运用调解基础理论以及依据调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调处各类民事纠纷,化解矛盾的工作能力。  | 主要包括调解原则和制度、调解组织、调解工作程序及常见民间纠纷调解方式、方法与技巧和流程等内容。  | 掌握调解基本理论、工作程序,能够运用调解的方式方法与语言技巧解决常见的民间纠纷。  | 加强政治站位教育, “忠诚、干净、担当”的使命意识教育;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思想教育。  | 素质: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知识:掌握调解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处理程序;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控制能力等。  | 
4  | 中小企业法务  | 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中小企业法务的工作内容、职责和做好中小企业法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  | 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法务的内容和岗位职责,做好法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  | 采取任务驱动,安装法务工作的内容设计模块式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 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思想教育。  | 素质: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风险防控意识。知识:法律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合同法律知识。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  | 
5  | 法律文书写作  | 使学生在具备相关法律和写作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常用法律文书的结构内容与写作方法,并能结合实际制作相应的法律文书。  | 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公安机关的侦查文书;检察机关的检察文书;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民事、行政裁判文书;监狱执行法律文书;律师实务文书;公证类法律文书;笔录类文书等。  | 采用项目教学法,讲解与实训结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工匠精神。  | 素质:精益求精、严格规范的工作作风。知识:各种法律文书的写作要求。能力:熟练制作完成各种规范的法律文书。  | 
6  | 民事案例分析  | 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把民法的条文、原理、规则变成生动的现实,做到民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案例指引进行民法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规则,改变过去民法教材那种以说教为主,过于重视理论体系和概念演绎的状况。  | 课程的内容涉及到民法总则编、物权编、人格权法编、合同编、继承编以及侵权责任编相关法律制度的案例。  | 采取案例教学法,讲解与实训紧密结合。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约的精神  | 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知识:熟练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能力:良好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以及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 
3. 专业限选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课程主要内容  | 课程要求  | 课程思政元素  | 对应素质、知识、能力  | 
1  |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 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熟悉经济法的各项具体制度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经济法相关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经济法律问题。  | 经济法的基本理论;企业法、公司法等市场主体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市场管理法;房地产法、证券法、银行法等市场行为法等的基础理论和具体制度。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理论讲授和案例应用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法。  | 在经济法基本理论教学项目中体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经济体制的转变直接影响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交易模式,甚至思维模式。  | 素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诚实守信的市场信念、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强化学生职业责任感。  | 
2  | 合同法律实务  | 使学生理解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律制度;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分析、处理合同实务问题。  |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的订立制度;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违约责任等  |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建立平等、诚信的市场经济意识。  | 素质:建立法律意识,树立并增强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念。  | 
3  | 婚姻 家庭 法  |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婚姻法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婚姻家庭观,树立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维护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意识。  | 主要包括婚姻法基本原则、亲属制度、结婚制度、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收养制度、离婚制度、婚姻法律责任等内容。  | 掌握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以及亲属、结婚、离婚、收养等制度;把握各种婚姻家庭法律规范,能够灵活运用婚姻法律知识分析和处理各种婚姻家庭纠纷。  | 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团结、友善、和睦、尊老爱幼、社会责任感  | 素质: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知识:掌握结婚制度、收养制度、离婚制度等。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婚姻法律知识处理婚姻家庭纠纷。  | 
4  | 公司 法律 实务  | 提升学生运用公司法律原理分析、解决公司法律事务的能力;培养引导树立正确的法律思维观,自觉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 主要包括公司设立及变更、股东与公司权利义务、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内容。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理论讲授和案例应用结合,分析公司的法律构造  | 爱国、敬业、和谐,社会责任感  | 素质:激发爱国情怀,塑造职业修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知识:公司法的基本内容。能力:处理公司法务的能力。  | 
5  | 中文 速录  | 在《计算机速录训练》课程为基础,强化学生对庭审工作场景中的记录要点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提供计算机录入的速度和准确率。  | 以庭审案例为主体,重点讲解庭审工作场景中的记录要点和注意事项,学生使用计算机键盘或速录机进行语音信息采集。  | 实训课程。在速录实训室使用计算机键盘或速录机训练。  | “四个自信”,工匠精神。  | 素质:认真刻苦,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 知识: 法庭庭审记录知识。 能力:录入速度达80-120字/分,准确率90%以上。  | 
6  | 书记 员工 作概 论  |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书记员工作的内容和范围,明确书记员工作的职责,把握书记员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  | 主要内容包括法院书记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气质、性格、人际关系及司法礼仪等以及书记员的具体工作范围和内容:案件审理记录、文书送达、文书校对、印章的使用、司法文书的排版和印制、卷宗整理等。  | 采用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训结合方法  | “四个自信”,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 素质:勤奋学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书记员工作的基本素养和工作范围。能力:案件的记录、整理能力。  | 
附件3:2022级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进程表
2022级法律事务专业教学进程表  | |||||||||||||||||
专业:  | 2022级法律事务专业  | 编制日期:2022.1  | |||||||||||||||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时分配  | 教学周数  | 考试学期  | 选修  | 课程类型  | 课程代码  | 排课部门  |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5  | 18  | 18  | 18  | 18  | 18  | ||||||||||||
公共基础课  | 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54  | 3  | 36  | 18  | 3  | 
  | 
  | 
  | 
  | 
  | 
  | 
  | 
  | GG2219901  | 德育  | 
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60  | 4  | 36  | 24  | 4  | 
  | 
  | 
  | 
  | 
  | 
  | 
  | 
  | GG2219902  | 概论  | |
3  | 形势与政策(含思政实践)  | 69  | 4  | 45  | 24  | 1  | 1  | 1  | 1  | 
  | 
  | 
  | 
  | 
  | GG2219903  | 德育  | |
4  | 体育  | 108  | 6  | 18  | 90  | 
  | 2  | 2  | 2  | 
  | 
  | 
  | 
  | 
  | GG2219904  | 普体  | |
5  | 创新创业就业指导  | 8  | 0.5  | 4  | 4  | 4/1-1  | 
  | 4/1-1  | 
  | 
  | 
  | 
  | 
  | GG2219905  | 招生就业科  | ||
6  | 大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 36  | 2  | 18  | 18  | 16/1-1  | 
  | 16/1-1  | 
  | 
  | 
  | 
  | 
  | GG2219906  | 心理咨询中心  | ||
7  | 高职英语  | 132  | 8  | 72  | 60  | 4  | 4  | 
  | 
  | 
  | 
  | 
  | 
  | 
  | GG2219907  | 外语  | |
8  |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  | 72  | 4  | 30  | 42  | 
  | 4  | 
  | 
  | 
  | 
  | 
  | 
  | 
  | GG2219908  | 计算机基础  | |
9  | 信息素养教育  | 15  | 1  | 7  | 8  | 1  | 
  | 
  | 
  | 
  | 
  | 
  | 
  | 
  | GG2219909  | 
  | |
10  | 大学语文  | 36  | 2  | 16  | 20  | 
  | 
  | 2  | 
  | 
  | 
  | 
  | 
  | 
  | GG2219910  | 
  | |
11  | 法理  | 60  | 4  | 36  | 24  | 4  | 
  | 
  | 
  | 
  | 
  | 1  | 必  | A  | ZJ2210101  | 法律一系  | |
12  | 宪法  | 60  | 4  | 36  | 24  | 4  | 
  | 
  | 
  | 
  | 
  | 1  | 必  | A  | ZJ2210102  | 法律一系  | |
13  | 刑法  | 114  | 7  | 60  | 54  | 4  | 3  | 
  | 
  | 
  | 
  | 1、2  | 必  | B  | ZJ2210103  | 法律一系  | |
14  | 刑事诉讼法  | 54  | 3  | 18  | 36  | 
  | 
  | 
  | 3  | 
  | 
  | 
  | 必  | B  | ZJ2210104  | 法律一系  | |
15  | 民法  | 126  | 7  | 54  | 72  | 
  | 4  | 3  | 
  | 
  | 
  | 2、3  | 必  | B  | ZJ2210105  | 法律一系  | |
16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 36  | 2  | 20  | 16  | 
  | 2  | 
  | 
  | 
  | 
  | 2  | 必  | A  | ZJ2210106  | 法律一系  | |
17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72  | 4  | 36  | 36  | 
  | 
  | 
  | 4  | 
  | 
  | 4  | 必  | B  | ZJ2210107  | 法律一系  | |
18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  | 54  | 3  | 18  | 36  | 
  | 
  | 
  | 
  | 3  | 
  | 5  | 必  | B  | ZJ2210108  | 法律一系  | |
19  | 司法行政工作基础  | 54  | 3  | 18  | 36  | 
  | 
  | 
  | 
  | 3  | 
  | 5  | 必  | B  | ZJ2210109  | 法律一系  | |
20  | 知识产权法  | 54  | 3  | 18  | 36  | 
  | 
  | 3  | 
  | 
  | 
  | 3  | 必  | B  | ZJ2210110  | 法律一系  | |
专业核心课  | 19  | 民事诉讼参与  | 72  | 4  | 36  | 36  | 
  | 
  | 4  | 
  | 
  | 
  | 3  | 必  | B  | ZH2210101  | 法律一系  | 
20  | 法律咨询  | 36  | 2  | 16  | 20  | 
  | 
  | 
  | 
  | 2  | 
  | 
  | 必  | B  | ZH2210102  | 法律一系  | |
21  | 调解工作实务  | 54  | 3  | 18  | 36  | 
  | 
  | 
  | 3  | 
  | 
  | 
  | 必  | B  | ZH2210103  | 法律一系  | |
22  | 中小企业法务  | 54  | 3  | 18  | 36  | 
  | 
  | 
  | 
  | 3  | 
  | 
  | 必  | B  | ZH2210104  | 法律一系  | |
23  | 法律文书写作  | 72  | 4  | 24  | 48  | 
  | 
  | 
  | 4  | 
  | 
  | 4  | 必  | B  | ZH2210105  | 法律一系  | |
24  | 民事案例分析  | 54  | 3  | 18  | 36  | 
  | 
  | 
  | 
  | 3  | 
  | 4  | 必  | B  | ZH2210106  | 法律一系  | |
专业限选课  | 30  | 经济法律基础  | 36  | 2  | 16  | 20  | 
  | 
  | 2  | 
  | 
  | 
  | 选  | B  | XX2210101  | 法律一系  | |
31  | 婚姻法律实务  | 36  | 2  | 16  | 20  | 
  | 2  | 
  | 
  | 
  | 
  | 
  | 选  | B  | XX2210102  | 法律一系  | |
32  | 中文速录  | 36  | 2  | 6  | 30  | 
  | 
  | 
  | 2  | 
  | 
  | 
  | 选  | C  | XX2210103  | 法律一系  | |
33  | 合同法律实务  | 36  | 2  | 16  | 20  | 
  | 
  | 2  | 
  | 
  | 
  | 
  | 选  | B  | XX2210104  | 法律一系  | |
34  | 公司法律实务  | 36  | 2  | 16  | 20  | 
  | 
  | 
  | 2  | 
  | 
  | 
  | 选  | B  | XX2210105  | 法律一系  | |
35  | 书记员工作概论  | 36  | 2  | 16  | 20  | 
  | 
  | 
  | 
  | 2  | 
  | 
  | 选  | B  | XX2210106  | 法律一系  | |
专项实践课  | 36  |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 150  | 4  | 36  | 114  | 3周,安排在第一学期新生入学  | 
  | 
  | SJ221XX01  | 学生管理科  | ||||||
37  | 见习  | 60  | 2  | 
  | 60  | 2周,安排在第二学期暑假  | 
  | 
  | SJ221XX02  | 
  | |||||||
38  | 社会调查  | 90  | 3  | 
  | 90  | 3周,安排在第四学期暑假  | 
  | 
  | SJ221XX03  | 
  | |||||||
39  |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 540  | 18  | 
  | 540  | 18周,安排在第六学期  | 
  | 
  | SJ221XX04  | 
  | |||||||
合计  | 840  | 27  | 36  | 804  | 
  | 
  | 
  | 
  | 
  | 
  | 
  | 
  | 
  | 
  | 
  | ||
全部总学时2672=理论课课时数848(31.74%)+实践课时数1824(68.26%)  | |||||||||||||||||
备注  | 1.参加校内公共选修课学习36学时,计2学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