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安徽省全面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收官之年,也是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改革任务,近日,安徽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2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安徽省2022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省财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牵头协同省直各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细落实。
一是锚定目标,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紧紧围绕2022年底全省基本建成“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目标,按照“省级提质增效、市县全面覆盖、能力持续提升”的总体思路,谋划提出5个方面15项重点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同时,建立工作联络和调度机制,加强工作调研和督促,强化业务服务和指导,协同市县财政部门推动各地加快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财政部门牵头、预算部门主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二是聚焦重点,持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选择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15个重大政策(项目)、学前教育促进等2项民生工程,以及引江济淮等2个专项债券项目和G3W德州至上饶高速公路合肥至枞阳段等2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近300亿元,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满意度等多维度检视验证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让财政资金更多流向使用绩效好、人民群众满意度高的领域;聚焦提升涉企项目资金绩效,切实助企纾困,进一步完善涉企系统功能、优化预警审核流程,加强涉企项目资金数据分析,推动涉企资金投向更精准、兑付更便捷、使用更高效。
三是紧盯问题,不断夯实预算绩效管理基础。紧盯人大审查、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等发现问题,充分运用财政与审计协调联动机制,强化与人大监督、纪检监督等工作协同,推动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和绩效评价,以及财经秩序专项整治等方面的成果共用、整改共促,让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长牙齿”,加大监督问责力度,真正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紧盯绩效管理部分环节质量不高、结果应用刚性不强等问题,建立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环节业务规程和操作指引,健全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工作标准,不断提高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精准性,提升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加强刚性约束,对用不好钱、乱花钱的,依法依规追责问责。
(安徽省财政厅供稿)